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400-123-4657

24小时全国服务热线

400-123-4657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是问题, 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查看联系方式>>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军事新闻摄影的创新与突破

作者:3VRcx1UmTsCGNpwC    时间:2024-06-30 16:01:55

新闻摄影 >> 摄影报道 >> 军事新闻摄影的创新与突破军事新闻摄影的创新与突破 2016年11月作者:罗顺裕来源:中国军网责任编辑:前进者简介:   提 要:在新闻摄影几乎没有门槛的当下,军事新闻摄影工作者怎样才能走出一条新路,拍摄出更多的具有突破性的优秀作品?这就需要他们头脑里有创意、角度上有创新、方法上有创造、作品上有创举。  关 ...内容:

  提 要:在新闻摄影几乎没有门槛的当下,军事新闻摄影工作者怎样才能走出一条新路,拍摄出更多的具有突破性的优秀作品?这就需要他们头脑里有创意、角度上有创新、方法上有创造、作品上有创举。

  关键词:军事新闻摄影;创新突破;能力素质

  时下,新闻摄影几乎已经没有门槛。只要有部手机,谁都可以拍照。但从专业的角度看,摄影的难度却越来越高。因为在铺天盖地的图像中,一幅摄影作品要跳出来,真正吸引人们的眼球,需要用影像语言去打动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军事新闻摄影,要拍摄出像样的图片,需要拍摄者具有很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在新媒体时代,我们的军事新闻摄影怎样才能走出一条新路,拍摄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一、创意

  在新闻摄影中,创意通常体现在对题材的选择和视角的表现上。所谓“有创意”,就是指不同于一般的、能把司空见惯的题材和拍摄视角做到出人意料、新颖独特。凡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并引起反响的军事新闻摄影作品,一般都是有创意的。

  一是要从题材选择上出新。前段时间在网上颇受好评的“高原军人休假归队时为爱妻准备了一年的食物”这组图片新闻,上传互联网后很快发酵,一时间被国内外多家网站和媒体转载,微信客户端点击量突破10万次,好评如潮。这个高原军人,就是西藏军区某汽车团新闻干事尹云峰。尹干事搞报道还名不见经传,这件事在常人眼里也许是件很平常的事,连他本人也万万没有想到,这组新闻图片给他带来了这么多赞誉,同时给边防军人带来了一片赞扬声。这组军事新闻摄影的成功,给我们军事新闻摄影人带来了这样的启发:能够吸引人眼球的军事新闻摄影题材,并非全部来自大事件、大场面,平凡的生活小事也蕴藏着许多新闻摄影的“富矿”,只要拍摄者能够细心观察、及时捕捉,就能够拍摄出打动人心的影像。

  二是要从角度选择上出新。角度出新,就是选择出人意料的新颖拍摄角度。反映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抗震救灾战斗的新闻摄影作品不计其数,为什么军旅摄影家刘应华的《众志成城——托举生命》能脱颖而出,成为影响深远的名作?就因为这幅军事新闻摄影作品采用不同于一般的仰视拍摄角度,反映了抢险救灾官兵为转运伤员冒着余震的危险,轮流用身体搭建人梯,组成了一条生命通道的感人场面。照片中,一群身穿雨衣的官兵用手托举急待转移的重伤员,官兵的群像犹如一幅油画。正是这样独特的拍摄角度,突出了主题,使这幅作品显得非同凡响:它很巧妙地表现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鱼水之情,进而反映出广大官兵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境界。这里面就突出体现了摄影家独特的创意。

  创意,最看重的是创意思维,也就是创新意识。笔者经常和同行探讨如何树立创意意识,形成创意思维,因为创意决定创造。在新闻摄影实践中,我们要紧紧地绷着创意这根弦,每次拍摄都要先想一想:我的这张照片有创意吗?是不是在重复过去的经验?还能从哪方面搞出新意、找到新角度?每次都这样想了,就会激发出创造的潜能,想方设法去寻找新的拍摄角度,努力挖掘新意。当然,军事新闻摄影的创意绝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军事新闻摄影人不断学习,包括对新闻、摄影、美学以及美术等知识的掌握。总之,军事新闻摄影工作者需要提高综合素质。

  二、创新

  对于在军事新闻摄影上有更高追求的拍摄者来说,创新是走向成功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创新呢?笔者觉得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要有创新意识,二是要有创新思维。

  所谓创新意识,就是有求新求变的冲动,有创新的自觉。所谓创新思维,就是军事新闻摄影工作者的思维方式不能局限于逻辑的、单一的、线性的思维,而是开放性的、发散性的打破常规的思维。创新思维既来自灵感、直觉、顿悟等非逻辑的思维形式,又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在渐悟中形成。

  说到学习,好像是个老话题,但是对于军事新闻摄影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平时要注重政治理论和政策方面的学习,这对于新闻摄影记者来说很重要。同样重要的,还有新的摄影语言和技法的学习。摄影语言与文章修辞有共同之处:既可以白描,也可以比喻、形容、渲染、夸张。在许多军事新闻摄影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拍摄者常常运用哨所的小狗喻意战士对岗位的忠诚,以岩石形容战士坚强的品格,以极低的角度仰拍来夸张军人形象的高大,以低色温呈现出浓烈的暖调来渲染火热的练兵场,也有的用“昨天与今天”的对比来反映战士的成长等等。

  作为军事新闻摄影工作者,平时要多看别人的优秀摄影作品,尤其是那些在全国、全军各种影赛上的获奖作品,以及国外一些摄影大师拍摄的照片。在欣赏这些好照片的时候,主要看作者是如何选择色彩、光线、角度的,关注其一些特殊技巧的应用,琢磨其是如何表达新意的,以及新在哪里。

  读书学习,对提高军事新闻摄影人的综合素养非常重要。摄影是一门艺术,是视觉艺术,需要很高的审美修养。审美修养从哪里来?靠知识积累,靠多读书。不仅要读摄影方面的书,还要读文学、绘画等方面的书。读诗文,如陶渊明的诗,你要品味出他的诗为何平淡之中饱含奇趣;赏绘画,如郑板桥的竹, 你要品味出他画中的竹为何寥寥几枝却寓意甚丰,从而增加自己摄影创作的灵感。

  军事新闻摄影工作者还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要有自己对世界、社会、人生等方面的独特认识和思考。有了思想底蕴,拍摄者在摄影的时候就会睁开“第三只眼”——灵魂的眼,就会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不断创新。回顾新闻摄影史,笔者有这样的感慨:创新才能成为经典,经典才能启迪人们的灵魂。

  三、创造

  在军事新闻摄影上有所创造,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尤其是随着科学的发展,摄影技术、摄影器材等都高度发达和智能化,要想在摄影上有所突破和创造,更是难乎其难。但只要军事新闻摄影人有创造精神,不断进取,就可以在摄影上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桂全智中将,刚刚搞摄影,却创造出了一个“动幻摄影”的流派,还获得了发明专利。他的近千幅绘画般的“动幻摄影”作品在国内展出后,让人叹为观止,还获得了摄影奖。这种“动幻摄影”,便是中国摄影界对桂全智将军新法摄影的称谓。一开始,许多人感到纳闷:他搞摄影时间并不长,怎么就搞出个“发明”来了?在人们读到他的《灵动之影》《荷莲芭蕾》《锦程芙蓉》等多部作品集之后,从他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上,才理解了他能拍摄出“摄影幻像”的原因。

  由此可见,创造源于素质。在摄影方面有宏大追求的人,都想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摄影作品。那么,创造能力、创造所需的高素质从哪里来?还是来自学习。军事新闻摄影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才能处在这个领域的最前沿。有人认为,搞摄影的人不需要多深的文化,也不需要太高深的知识。这也许是从前有过的情况,现在不同了。摄影属于艺术,即使是新闻摄影,也是一门特殊的专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搞摄影如再像从前那样,光懂得按快门显然是不行的。尤其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新的摄影方式不断涌现,军事新闻摄影人如果不注意学习,很快就会落伍,更别说创造了。

  四、创举

  所谓“创举”,一般的解释是: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对于摄影人而言,则意味着拍摄前人没有拍摄过的东西,或拍摄出前人没有拍摄出的境界。解放军报社原著名军事摄影记者江志顺当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拍摄的《生死线上》,军报原著名摄影记者乔天富在1987年的大兴安岭火灾现场拍摄的《渎职者的窘境》,以及解放军画报社原著名记者袁学军拍摄的反映高原军人无私奉献的《英雄探妻》等摄影作品,都是载入摄影史的不朽之作。他们拍摄的东西,大多是别人不曾拍摄过的,都属于“创举”。

  创举,不是“脑筋急转弯”式的异想天开,不是小聪明,不是哗众取宠式的表演,也不是心血来潮;创举是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是走别人不敢走的路,是追求,是坚守,是责任感。

  说到创举,我总是想起解放军报社高级摄影记者周朝荣。上世纪90年代初,他在一次随海军南海舰队补给船去祖国的最南端——南沙采访中,被官兵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所感动,萌发了赴祖国4个极点采访的想法。在拍摄《祖国四极戍边人》的过程中,他同戍边官兵同吃同住同娱乐,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正因为如此,当他拿起相机的时候,镜头中才充满了对戍边军人本质的理解;他所记录的那些场景、场面,才具有了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

  再比如解放军画报社原高级记者李靖拍摄的反映1998年抗洪的作品《生死簰洲湾》《先救群众》这样的军事新闻摄影作品,只要看一眼,马上就会让人理解什么叫英雄、什么叫舍生忘死。这样的新闻摄影作品,才是经典,才会成为传世之作。

  这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启发:军事新闻摄影作品要成为传世之作,拍摄者就得有创举;而要有创举,就需要拍摄者视摄影为生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去,用心灵去感悟,用心灵去拍摄。

  (作者系原战旗报社副社长)

【返回列表页】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k1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公司 版权所有电话:400-123-4657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ICP备案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