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400-123-4657

24小时全国服务热线

400-123-4657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是问题, 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查看联系方式>>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论灾难摄影中人的感染力

作者:3VRcx1UmTsCGNpwC    时间:2024-06-27 16:54:10

新闻摄影 >> 摄影技巧 >> 论灾难摄影中人的感染力论灾难摄影中人的感染力 2011年09月作者:来源:长春信息港责任编辑:开心简介:  关键字:灾难,摄影,人  这本应该是一个平静的时代。  但在这个我们永远也无法控制的世界,一些意外的事情总也难以避免,比如灾难——我们人类好象一直处于它的笼罩之下。这正如《无间道》中的那句富 ...内容:  关键字:灾难,摄影,人  这本应该是一个平静的时代。  但在这个我们永远也无法控制的世界,一些意外的事情总也难以避免,比如灾难——我们人类好象一直处于它的笼罩之下。这正如《无间道》中的那句富有哲理的语言所说:这是个好的时代,这是个坏的时代。  作为时代记录者的我们,客观而真实地记录历史事件是我们事业和责任。而对于整个历史而言,那些让我们伤心和悲痛的灾难则显得尤为难以处理,这种难度的部分原因来自于我们的同情心——它会让我们无法冷静、理智和客观;部分原因则源自灾难本身的冲击力——如果完整地记录下那些血腥的场面的话,我们将会难以承受舆论的压力(公众会以此而将我们看作冷血者)。  但这种记录又是必须的,一方面是因为它属于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完整地记录历史是我们的责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了整个人类或者部分人群的生存,某中情况下,一些灾难甚至会影响整个时代的发展。  这一切都使得在灾难事件的报道中如何把握平衡——完整记录而又让人容易接受显得让人棘手和尤为重要。  从传播理论角度来考察,灾难表现为自然界、社会、社会中人的存在状态的恒常性的断裂或破坏:包括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两类。①对于灾难的报道,媒介一般将从三方面进行——灾难本身、灾难受害者和因此引发的其他相关人群的行为(如政府救灾工作和社会救济等)。对于前后两者而言,我们的报道是相对容易做到客观的,但对于灾难受害者的报道则会加倍的困难,因为这些因灾难而受到伤害的人们的状况通常是不忍一睹的。那么,在我们的记录和报道过程中,就必须通过一些间接的表现手法来记录他们的状况,也以此来反映出整个灾难带来的巨大伤害。  新闻报道虽然追求理性、准确和客观,但这决不意味着其中可以缺少社会关怀与文化价值。而这种社会和文化价值则在于“对人的关照”,就是以批判的勇气提示人性恶所造成的人间灾难和祸害。那些直接触动人类视觉和灵魂的悲惨与凄凉景象,向人类社会提出了无法回避的质问和罪证。而人类如何对付那些人性和社会里切实存在的丑恶事实,不但反映出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当代危机,而且也对整个人类提出了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结果和如何面对危机现状而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以及人类究竟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向未来的近似终极追问的质疑。这也是新闻摄影报道的最佳的切入角度,具体来讲,就是在新闻摄影中着重关注新闻事件对人的影响、人对新闻事件的反应、以及在这些过程中表现出的人的内在情感、价值观念和性格特征。②  那么,对于我们所遇到的灾难而言,认识到灾难的危害以预防和促使我们的集体反省才是最为重要的。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一个民族在灾难的时候,会得到比平时更多的东西;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会在人类的进步中得到补偿。”另一角度而言,相对于其他的损失而言,还有什么能够比人的伤亡更加令人心痛和反省的吗?  在灾害摄影中,人的境遇永远是最值得关心的问题,而表现的方法,则可以通过人物自身和外围环境来表现。②  这种通过人物自身来表现灾难的艺术存在不同的方式——  一般情况下,影象记录者将通过灾难中的人物的行为来直接表现灾难。这与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和真实性要求是分不开的,灾难现场的人物表现自然是首选。  比如在战争中人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影像记录者通常会选择那些普通人、尤其是弱者来记录,比如2004年度普利策奖突发新闻摄影奖的获奖作品《在火力交叉点下》。这副作品记录了伊拉克战争中正在试图躲藏的一位普通伊拉克妇女和她所极力保护的两个孩子,在这里,这两个孩子又是作为配角出现的——因为在照片中,我们丝毫看不到他们的面孔。但这又有什么可惜的呢!看看那位普通的伊拉克的眼神吧,那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意义呢?这已经足够反映整场战争对伊拉克人民所造成的伤害了——因为它反映的情况是具有典型性的,正是印证了恩格斯笔下所言的“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这也正是本文题目——《一个人的灾难》其中的含义。  但从另一方面而言,灾难之所以是灾难,首先意味着其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的破坏力,而在这种破坏力的面前,人类是难有作为的,所以才会产生悲剧。那么,在灾难的面前,摄影记者同样也难有作为,他们难以把握拍摄的机会,更不要说反映人类在这种情况下的生存状况了。所以,这种情况下的拍摄机会只能是“可遇不可求”。  “上帝在关闭了一扇窗户的时候,又在其他的地方开启了一扇门。”  正是因为灾难现场的这种不可把握性,才使得影响记录者必须通过灾难之后人的表现来反映灾难本身。比如同样是当年那两位获奖者反映伊战的作品,这次他们将注意力放到了侵略者的身上。在这副《告别战友》中他们通过一个普通的美国大兵的眼泪告诉了整个世界他们的心理:与战友的真挚感情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对这场战争的厌恶,在这里这个黑人大兵自然也同样并非仅仅代表了他本人,他是大部分美国军人的象征,他的眼泪也是他们的眼泪。  如果说在人类的战争中,记者是可以得到允许记录历史的话,那么在海啸和地震这样的具有巨大破坏力的灾难面前,记者是得不到特许的,他们连基本的立足之地都没有,更不要说是拍摄了。所以,对于具有巨大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的记录拍摄,影响记录者通常会选择这种“事后补拍”的办法来弥补。比如在2004年年末的印度洋海啸报道中,大多作品都是这样完成的。在法新社的这副照片中,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印尼亚齐省首府班达亚齐这名有三个子女的母亲阿妮,在苍夷满目的市区找到第三个孩子的尸体,黯然心碎。  相对于那场灾难所造成的由那个巨大的数字表示的人员伤亡而言,这个画面上只有一个儿童的尸体,但是这还不足够吗?它代表了那个巨大的数字,代表了所有牺牲者,也同样已经足够让我们流泪和心碎。  还有这副获得2004年中国新闻奖的作品,它反映的是开县井喷事故,那场事故同样夺去了太多无辜者的生命,画面上也只是表现了一个逝者的家属伤心的表情,但这同样也已足够了——它让我们不忍再看第二眼;更为重要的是,其中所反映的失去亲人的悲痛欲绝我们已经完全体会到了;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在也不愿看到这样的场面,让我们反思这样灾难的原因、避免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同样也已经足够了——在列举了如此之多的影象之后,我们也再不愿看到同样的作品,它们太让我们心痛。  那么,灾难摄影所追求的效果也已经完全达到了——正如前文所说的“认识到灾难的危害以预防和促使我们的集体反省才是最为重要的”。  在灾难面前,人类是渺小的,个人更是渺小的,但对他们所造成的危害却是巨大的。“集体无意识”,对于集体而言,我们无法感受到他们所承受的痛苦,但对于影象中所反映的个人而言,他所承受的痛苦已经足够使我们产生共鸣了。我想到了斯大林的那句名言,也以此作为这篇  “如果是灾难所带来的人员伤亡是巨大的,那么这个巨大的数字将作为一个概念而存在;而如果是一个人的话,那么,这是一个悲剧。”  注释:  ①万云生:《中西方灾难性事件新闻摄影报道的差异性研究》。《国际新闻界》,2001年第2期  ②魏加晓:《论灾难摄影中的人》
【返回列表页】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k1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公司 版权所有电话:400-123-4657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ICP备案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