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400-123-4657

24小时全国服务热线

400-123-4657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是问题, 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查看联系方式>>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别去干涉读者的想象---从《影响力》看照片标题对读者的不当干预

作者:3VRcx1UmTsCGNpwC    时间:2024-07-04 12:53:28

新闻摄影 >> 摄影技巧 >> 别去干涉读者的想象---从《影响力》看照片标题对读者的不当干预别去干涉读者的想象---从《影响力》看照片标题对读者的不当干预 2008年09月作者:汪加干 徐斌来源:中华新闻报责任编辑:rolling简介:2006年1月31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的年度大型记者招待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身影映照在俄罗斯国旗旁。共有超过1000名当地及外国驻莫斯科记者参加了普京的记者招待会。 ...内容:

2006年1月31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的年度大型记者招待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身影映照在俄罗斯国旗旁。共有超过1000名当地及外国驻莫斯科记者参加了普京的记者招待会。人民画报社《中国》杂志 胡海昕 摄

新闻摄影提倡抓拍,在通常情况下,摄影记者在拍照时被要求不干涉被摄者,以最大程度地还原新闻现场的原始性与新闻事实的真实性,这在业界早已达成共识。这样的行为被称为“不干涉对象摄影”。

今天,本文准备讨论一个可能是一直以来被忽视的问题:新闻摄影者是否也不应去干涉另一个我们要面对的、更庞大的群体——读者。

摄影者干涉读者的主要表现为:摄影作者通过图说、标题等附加信息中的倾向性、主观性的文字,对读者进行阅读引导,从而把摄影者个人的拍摄意图、思想感情,用非形象语言强加于读者。这是对读者从形象阅读获取信息的一种干涉,是对读者发挥自由想象获得阅读愉悦的一种限制和剥夺。

下面,本文试从《影响力》这幅新闻照片入手,分析照片标题的主观性引起的对读者的不当干预。

《影响力》这幅照片作为第三届华赛(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人物类金奖作品,是一幅充满想像力的新闻照片。

略通时事的读者,都看出了照片中的主人公是谁,但照片并没有拍摄主人公的正面、侧面甚至背面形象,而是拍摄了他的一个影子。用一个影子来表现一个人,而且让人一看就明白这个人是谁,这是天才才有的想法和技巧。可以想象,在有1000多名记者参加的招待会上,有多少摄影镜头对准了绝对主角——普京,但不知道有没有第二个人把聚焦点指向了普京的影子?作者把镜头从普京本人移向他投在国旗旁的影子时,真可谓是突发奇想。这需要摄影记者现场的超凡想像力和对形象的瞬间感悟能力。

通过拍摄影子来表现人,即使想到了这样做,但操作起来仍是一个高难度动作。首先,并不是所有人的影子都可以像普京那样用来代替他本人的。因为普京本身就是个有棱有角的人,其形象有着鲜明的特性:硬朗的线条、威武的身姿、高远的额头……都成了他个性形象的识别标志。其次,影子的变幻也有它的“典型瞬间”。因为影子是平面的、易变形的,因此它更加难以识别、难以捉摸。要捕捉到一个影子,而且让人一看便知此人是谁,除了要求被摄者有极强的个性形象特征以外,还需要摄影师有极高的形象摄取能力。试想,《影响力》中的普京稍纵即逝的影子造型如果不是这个姿势,哪怕稍加改变,我们还能认出是普京吗?

从天才般的想象到瞬间形象的抓取,摄影者都做得极其到位、无懈可击。这幅妙手偶得的佳作,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主要是作者运用想像力的可喜结果。作者本该把这种无限的想象空间完完整整地传达给读者,但让我们略感遗憾的是,作者为这张天才作品取了一个带有主观色彩的标题——《影响力》。

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标题,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读者的想像力。

新闻照片标题的功用,应该是用一句话交待事实,而不是用来表达作者对被报道事实的个人看法。那些主观色彩浓烈的“点题”,首先是破坏了新闻照片只以形象说话的原则,第二是损害了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性,第三是干预了读者的自由想象,使形象本身能够传达的多义性受到了限制和损失。这真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有百害而无一益。

一个真正成熟的摄影记者,应该知道在何处止步。摄影记者要学会捕捉形象,要学会以形象说话,更要学会只以形象说话。摄影记者要躲在照片背后,不要轻易从照片背后走出来。我们一定要改掉总是想站出来“说两句”的习惯。

应该自信,我们的照片能把话说清楚;应该相信,我们的读者能看懂照片。

因此,像《影响力》这样的精彩照片,取个简单直白的标题,如《普京的影子》,应该就可以了。

【返回列表页】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k1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公司 版权所有电话:400-123-4657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ICP备案编号: